山东农村电影网欢迎您!
首页> 社会关注
唐后建——公益电影工作中的“有心人”
2017-09-30 本站 3519

      

       唐后建是临沂河东区的放映员,是一位典型的山东大汉,看到他,第一印象就是诚实、敦厚,很难与细心、细致等词汇联系起来,但他却是山东农村公益电影行业知名的“有心人”。

      “很多带有现场活动的放映,都喜欢交给他。他做事上心,肯钻研,交给他放心”,提起唐后建,山东农村电影院线公司经营部副经理徐吉明这样说。

      已经从事公益电影工作近十年的唐后建,自认为还是一名公益电影行业的新兵。“公益电影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如果只是简单的放电影,那可能非常轻松,但如果用心去做,需要做的东西特别多”。正是永不满足的新兵心态,推动着唐后建做了很多其他人不屑一顾的“小事”。

             公益电影放映当前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新式的数字放映设备让很多老放映员“又爱又恨”。“爱”的是轻便、省心,“恨”的是金贵,机器出故障了,想修也没处下手。在公益电影放映初期,临沂河东区同样面临这种情况,面对复杂的电路板没人敢伸手,设备坏了只能找厂家来修理。

       唐后建有点坐不住了,他找来专业书籍,自己钻研;还利用院线公司搞技术培训和设备巡检等时机,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一直在暗中较劲的唐后建终于迎来了一次小试身手的机会。一次,一台设备出现了故障,时值放映紧迫,让放映员苦恼不已。唐后建主动站出来,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设备。解了放映员的燃眉之急,也让唐后建技术能手的美名不胫而走。

         “我们要主动去适应这个时代,不能躺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上睡大觉,只要我们能沉下心,就会发现很多高科技的东西,给我们提供的是工作的方便,而不是工作的障碍”,谈起自学设备技术的事,唐后建掏出了心底的话。
      也正是因为他敞开胸怀主动接受新事物,他还学会了拍照、拍视频、编辑视频。在土豆网上,点击量近3000的视频《放映员之歌》就出自唐后建之手,在土豆网上,还有很多视频,记录着唐后建及其伙伴工作的点点滴滴,向我们诉说着一位新型放映员的工作状态。
      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村广场上亮度很高的路灯,严重影响画面效果,同时也降低了观众的专注度。这是流动电影的普遍问题,绝大部分的放映员都把这件事轻轻放过了,但唐后建没有。他先找到村里,协调是不是可以在放电影的时候把路灯关掉,却得知村里所有路灯都是一个开关,一开全开,一关全关,总不能为了放电影的效果,让全村黑乎乎的。他没有气馁,又去找当地文广新局领导协调,能不能给村里电影场地附近的路灯安装单独开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竟然给他办成了。

      “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是感觉要让喜欢看电影的观众,看上高质量的电影,不能凑合应付。”说起这个事,唐后建一趟趟找领导的那股韧劲不见了,脸上涌现的还是沂蒙山人脸上特有的憨厚。解决了农村放映中的干扰光,社区广场放映的却不可能通过关灯的方式来解决。经过和公司领导商量,唐后建干脆买了两台大功率投影设备,只要有广场放映,就使用大功率投影。大功率投影价格是普通投影的五六倍,投影灯炮等易耗品更新维护起来投入也更大,但为了放映效果,唐后建他们毫无怨言。

          唐后建的用心,让他成了临沂市电影界的“名人”。从2012年起,唐后建成为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和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指定放映员,专门为来临沂参观考察的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以及省直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放映红色革命题材电影,截至目前已经放映400多场。
      “每次放映,都是对我的一个考验。在我的心里,那不是单纯的放一场电影,其中也代表着公益电影人的形象”。唐后建以及其同事的用心工作,让他们连续多年荣获河东区“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谈起这些,唐后建却摆摆手,“荣誉代表的是过去,我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公益电影队伍,并让他们爱上这份工作”。唐后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年轻人刚入职,他常选择观众基础好的村庄,并帮着做好映前宣传等工作,让现场人山人海的观众去打动年轻人,去感染年轻人,让年轻人意识到自己普通工作中的伟大。
      对唐后建的采访结束了,久久不能从一种稍显沉重的情绪中自拔。在稍显浮躁的当下,社会可能需要更多像唐后建这样,扎根某一行业,并用心去经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