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电影网欢迎您!
首页> 社会关注
唐志营——偏执的电影“收藏家”
2017-10-13 本站 1544

      提起唐志营,在菏泽曹县电影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他有点痴,有人说他有点“败家”,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他喜欢“收藏”。但他收藏的不是古董字画,而是电影拷贝、放映设备、放映银幕等与电影放映相关的东西。他的妻子经常说:他对那些东西的感情,比对我的感情还深。

     “小时候看的电影都是黑白的,每部电影都看十遍八遍,很多台词都背下来了”,回忆起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唐志营有点动情,“《地道战》、《地雷战》、《侦察兵》等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就像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电影中的人物就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像《地雷战》中鬼子来挖雷,结果摸了一手大便的情节,现在想起来也会哈哈大笑”。据唐志营自己说,那时每当村里来了放映员,他都会去帮忙,甚至放映员到了别的村里,他也追着去帮忙,为的是能在银幕前多呆一会儿。对电影的热爱,让他在不到1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曹县城关放映队的一名电影放映员,自那时候开始,无论电影行业高潮还是低谷,他都坚持在电影放映的一线。
      因喜欢看电影而从事放电影工作的唐志营,早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藏”生涯。最先他收集的是电影胶片。“就好像农民侍弄庄稼一样,拿到一盘胶片,就不愿意放下,想办法自己买了放起来,心里才舒服”,说起自己收集胶片的事,唐志营自己这样来形容,其中,《朝阳沟》、《烈火金刚》、《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等最让他钟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电影的胶片价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在当时绝对不是个小数,但“热爱”让他义无反顾,最多的时候,他收藏的电影胶片达到了200多部,几乎所有的积蓄都用来收集电影胶片。

      除了胶片,唐志营对放映设备也有“癖好”。他购买的胶片放映机有3台,电影投影机4台,音响6台,功放4台,电影银幕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对待自己的“藏品”,唐志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手中的一台长江疝灯放映机,工作中已经不能使用,但很多人出高价他仍没舍得卖,那里面记录着他的岁月。

      谈到收藏设备的原因,唐志营表示,“这可能是一种偏执,手里的设备仍然可以用,但是如果看到有新的设备,就想把它买下来,以求能给观众一个更好的观影效果”。电影银幕,如果出现了不容易去除的褶皱,他会立马花钱换新的;音响,他也总是“超标准”配置,在现场尽量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声音效果。他对设备的收集已经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

      按唐志营妻子的说法,每次外出放电影,唐志营就开始下“苦力”。一般放映员都是带着一台放映服务器、一台投影机、一台功放、两支扩音器以及其他的辅助设备,但他每次都带上两套,有时候,还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放电影一样,带上一台小型发电机。同样的一场电影,却要付出别人两倍的劳动。唐志营带着更多的设备和发电机,不是因为村里不配合放映,而是为了让自己放心。看电影就是他内心的一块“美好”,他要把这“美好”完美的展现给观众。他的坚持也得到了回报,不管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开始之后,他所到之处,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从未出现放映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近几年,山东全省开始推开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强调和节目选择和映前宣传,让观众来到现场,并把观众留在现场,对此唐志营积极贯彻。充分考虑菏泽是个“戏窝子”,曹县当地人喜欢听戏曲的特点,唐志营在挑选节目的时候,尽量多的选择戏曲片,尤其是豫剧和吕剧。唐志营通过购买DVD、网上下载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老电影插曲和豫剧、山东梆子、两夹弦等剧种的经典唱段。每次把设备架起来,他就把音乐打开,然后带着扩音器开始绕村宣传。他的宣传不是简单的预告放映时间地点,而是自己提前把电影的故事、人物和看点提前弄明白,用具有地方特色语言告知观众,利用精彩的电影来“馋”观众。
      唐志营,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待自己放映的每场电影。不管是放映科教片还是故事片,他的态度都是一样的,让观众满意,首先让自己满意。而可能正是这种态度,让他成为了一位“偏执”的电影“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