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亲,您还未登录
山东农村电影网欢迎您!
电影节目
信息内容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关注
政策法规
行业聚焦
电影技术
城市电影
公益文化
福利放映
放映风采
放映广场
放映村庄
放映队伍
宣传服务
宣传模式
合作单位
活动监控
电影节目
热点推荐
故事电影
纪录电影
科教电影
在线观看
电影摄制
完成项目
寻求合作
合作名家
制作实力
会员交流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影技术
科技之下,电影工业何去何从?
2018-05-11
admin
2369
电影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特别是今天,数字技术的发展更是极大丰富了电影艺术表达手段,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现和想象空间,电影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日前,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科技国际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从事电影技术制作的知名专家,分别从电影科技发展的不同角度进行演讲,分析电影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探讨新时代创作生产电影精品的策略和路径。
以终为始
视效预览是电影工业最大的变化
在影视中,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被称为影视特效。电影摄制者利用它们来避免让演员处于危险的境地,减少电影的制作成本,更重要的是,利用它们来让电影更加扣人心弦,提升观众观影时的视觉感受。
Base FX成立于2005年,是亚洲知名的影视特效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影特效团队。Base FX曾凭借《太平洋战争》《海滨帝国》《黑帆》三度获得艾美奖,凭借《美国队长2》得到了第一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在前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Base FX有150名特效艺术家参加了400多个镜头的特效制作工作,并第二次拿到了奥斯卡奖的提名。
Base FX副总裁、亚洲视效预览协会理事谢宁认为,电影是个工业,一直在受技术发展的影响而不断变革。
谢宁在现场以电影海报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阐明电影特效已逐步成为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过去的电影海报,例如《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是以男女主角的脸占据海报的主要位置。我们再看后来的海报,《阿凡达》的男主角是谁?《变形金刚》的主角是谁?为什么大家记不住其中的主演?《钢铁侠》的主演看不到他的脸,出现的只有面具,甚至连人都没有,只剩下特效创造出来的角色。特效越来越重要,开始占据电影的中心舞台。”
谢宁指出,现在电影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少,大量工作都放在后期完成,后期占电影投资的比重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影制作流程,是先有剧本,然后有故事板(视觉草图),最后进入拍摄。但放到现在,这样的制作流程已经不能满足视效电影的制作要求,如果没有清晰直观的目标,只凭借几张效果图和一堆文字说明,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谢宁直言,“这可能是很多五毛钱特效电影出现的根本原因。”
谢宁强调,电影体系最重要的一点是“以终为始”,先要确定想要得到的结果,再为了达到这个结果,来决定怎么做,“视效预览就是用视听语言表达最终的效果,让电影达到以终为始。视效预览是电影工业最大的变化。”
视效预览(Previs)这项技术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可以细分成四种不同类型的预览,在电影的前期开发、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Pitch-vis的作用是告诉投资人这个片子大概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在项目还是雏形的时候,用一个短片对电影进行预览。它是有声音的,是动态的,使用实拍的素材来表达影片项目的故事梗概、主要特征,推动投资人作出投资决策。
Onset-vis解决“拍什么”的问题,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导演、摄影师在进入拍摄前,就对各种可能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方案进行探索,减少在片场摸索的时间,通过动画添加音乐和音效的对白,接近电影真实效果。
Tech-vis则解决“怎么拍”的问题,要与剧组的所有主创密切合作,从艺术指导、摄影到导演,帮助他们规划镜头。对现场可行性进行有效分析。
Post-vis是后期特效预览,将各种特效叠放在实拍素材上,这种预览也会成为特效团队在创作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谢宁以《唐人街探案2》为例,现场展示了电影特效在实际电影创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做了四场戏,包括主角在小广场公园计算凶手的范围,在撞车追逐,在地牢推测犯罪轨迹,大概是10分钟的时间,近300个镜头,制作周期是6周。当时全剧组在美国只有40天拍摄周期,应用特效预览,导演、摄影指导和摄像总监在很短的时间把预算控制住,把拍摄计划控制得非常清楚,真正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视效预览还能做到快速地修改和调整,剧组临时改变整场戏的拍摄方案,预览团队和剧组紧密沟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完成新的预览方案,保证尺寸完全一样,而且能进入实拍。
同时,视效预览还是非常好的普及视听语言和电影教学的工具,能改变影视人才培养的基础,有利于影视人才培养。
在演讲的最后,谢宁表达出自己对中国未来电影工业发展的期许,“视效预览在好莱坞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希望未来中国可以尽早普及视效预览技术,它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弯道超车的涡轮增压机。”
路径依赖
技术标准制定的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除了会被电影酷炫的特效所吸引,再来就是会追求极致的观影感受,其中就包括电影的图像质量。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创新业务开发本部技术总监王亚明提出,人们在观看电影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其实不是技术做出来的,“人眼有一定的极限能力,如果我们能超过这种极限的话,其实我们就可以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最好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最好的技术就是没有技术。”
从技术层面讲,要实现这种超越,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比较低的层次进行改善很容易,但越往上越难,王亚明说,“电影诞生100多年了,电影的基本参数也存在了100多年,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缺点。拿现在的‘80后’到‘00后’来说,这几代人他们是玩着游戏机长大的,他们就认为我看到的越流畅,越丰富、色彩越绚烂、感受越舒服越好。”
在王亚明看来,电影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就是“五高”──高分辨率、宽色域、高动态范围、高帧率、高量化比特。在拍摄环节和后期制作环节,实现“五高”已不是问题,但在放映环节,难度是最大的,尤其是实现宽色域。
回顾电影发展的整个历程,100多年以来,近30年进步尤为明显。最早,电影从拍摄、制作到放映都是胶片,近30年实现了从模拟胶片向数字化的发展。
率先实现数字化、脱离胶片的环节是后期制作,随后实现数字化的环节是放映,放映机取代了胶片,而最后实现数字化则是拍摄环节。但是,在王亚明看来这其中进步最慢的就是放映环节,“我们现在在影院里看的电影和电影发明的初始阶段没有什么差别,仍然使用投影技术。”受到投影技术的限制,即使用现在最好的技术,也很难大幅度提高放影的对比度和色域,这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而王亚明认为,进步最慢并不是技术,而是标准,“电影行业技术跑得很快,技术标准却跑得很慢,技术标准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新的技术只能停留在试验阶段,没有办法进入到整个社会里去。”
王亚明以目前对电影图像质量贡献特别大的技术HDR为例,详细地阐述了这一问题所面临的实际困难,“HDR到现在为止没有行业标准,有的只是两个厂商标准,亮度差不多,但EOTF(电光转换函数)不同,两个格式不兼容,即使有再好的技术,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也无法往下继续推广。”
电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改变当中一个参数、一个单位、一个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整个流程,制定一个统一的完善的技术标准。
王亚明强调,目前电影行业存在典型的“路径依赖”问题,“电影行业100年过去了,拍摄、制作所有的技术都在变化,可我们用的‘锅’还是100年前制作胶片时代的‘锅’。电影已经从胶片脱离了,但是很多技术标准还是以胶片的性能为基础制定的。虽然没有胶片,但是整个电影行业还是生活在‘没有胶片’的胶片时代。”
不过王亚明从中也看到了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比如LED放影,全世界80%到90%的LED屏都是在中国深圳制造的,如果放影技术从现有的技术向新技术发展,其实中国的机会应该是最多的。”
协同创作
中国要成为电影生产的工业化强国
在很多投资人看来,电影是一个投资成本大、风险极高的投资项目,北京文化董事高级副总裁彭佳瞳就曾表示,电影市场虽然在不断创造出新的票房纪录,但其中的风险仍不可小觑,“80%在亏钱,20%在赚钱。我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做到少赔钱甚至不赔钱。”
面对如此高风险的电影产业,投资人又能通过什么手段“管”好自己的钱呢?蓝海彤翔集团联合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副研究员高鹏东在论坛上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高鹏东首先通过两个数据,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市场目前在世界范围所处的领先位置,“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559.11亿元,2017年中国电影银幕数50776块。在未来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市场。但中国单银幕的盈利能力和单影院的盈利能力,近五年来却是在逐年下降的。”
高鹏东表示,电影工业化由很多因素决定,好的内容从来不缺观众,内容为王一直是电影行业的不变法则。但在中国目前的生产业态下,在保证好的创意的前提下,同时也希望能够批量化生产。中国是一个电影的大国,但不是一个电影生产的工业化强国。如今,中国影视工业化仍处于初级分工、低效协作和缺乏流程管理的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电影业需要有专业团队对电影制作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帮助出品方、制作方、出品人,对整个电影出品过程进行完整的监管,对进度和资金有整体的把握,同时基于互联网实现良好的跨区域协作。
高鹏东介绍,蓝海云平台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操作,贯穿始终地采用PDCA式项目管理,即有计划(PLAN),有执行(DO),有检查(CHECK),有反馈(ACT)。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完全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流程来对电影的生产有同样的约定和要求。
在筹备期,平台进行阶段的划分和预算的制定。在拍摄阶段,平台通过对剧本的智能拆解,完成基于场景、角色、剧情的自动拆分,使片场统筹能够从琐碎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把统计工作交由系统完成,同时每天的拍摄进度和资金花销,会同步以图形的方式反馈到投资人、制片人手里。
在后期阶段,蓝海云平台能够让出品方对项目分包的情况一目了然。后期制作完成后,导演也不需要到现场,只要是在能上网的地方就能打开,对于镜头里有任何疑问和需要修改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在线的会议系统和后期制作方进行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项技术还有两个核心技术保障。第一是高速传输技术,促进在多地协同下可以更好地共享数据。第二是数据安全保障,确保数据不丢失,同时加密,在电影上映前,所有数据都是保密的。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在刚刚上映的中美联合出品动画电影《深海历险记》中,蓝海云平台主要发挥了数字资产管理的作用,同时由于是中美协作,涉及海外在线审片,通过蓝海云平台也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上一篇:
移动影院能否成为实体院线的破局者
下一篇:
《湮灭》首映 嘉宾畅谈中国科幻电影未来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最新关注
政策法规
公益文化
福利放映
放映风采
放映广场
放映村庄
放映队伍
宣传服务
宣传模式
合作单位
活动监控
电影节目
热点推荐
故事电影
纪录电影
科教电影
电影摄制
完成项目
制作实力
寻求合作
合作名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青年东路 联系电话:0531-87931182 版权所有 山东农村电影网
鲁ICP备13024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