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烂漫之际,济阳区回河街道中杨村的文化广场旁,几棵石榴花艳红似火,将春色点缀的更加生动。清风徐来,麦子花盛开的清香揉碎在农户家的炊烟里,让人心旷神怡!下午六点,夕阳把傍晚的乡村染成了一副金黄色的画卷,落日的余晖洒在老吴的脸上,他侧着脸看了一下刚架设好的电影幕布,整齐、标准,满意。此时,一颗晶莹的汗珠沾染了些许尘土恰巧滴在了老吴黝黑的手背上,他擦了擦汗,满心欢喜地拧开了放映机的音响,随着喇叭里响起的欢快音乐,传出了“老乡们,今晚公益电影来到我们村,今日放映《乡医老牛》,感人又好看,大家不见不散。”这是老吴自己录的声音,浓重的济阳口音由近及远,传遍了整个村庄,不一会儿,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如今,在村广场看一场电影已成为老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听到电影放映员的广播,村中的儿童先跑了过来,高兴无比。这个时间段,银幕已架设好,放映设备也都调试完毕。老吴坐在马扎上,长舒了一口气,与旁边的人群随声附和着,“今天放的是《乡医老牛》,看见咱们村的卫生室了吗,老牛就是开诊室的,这人可好了,好人!”老吴接着说,“这部电影是山东吕剧,唱段很好,围近村都放了好几次了,大家都喜欢。”说着说着,天色渐黑,村里的老人、孩子都已围拢了过来,到了放映时间,随着放映机的打开,画面缓缓出现在银幕上……
老吴——吴兴河是济阳放映队的一名电影放映员,负责回河街道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至今已下乡放映公益电影十多年了。这些年,老吴沿着国道220线跑遍了回河街道所有村庄和社区,给村民放了几千场电影,也见证了家乡巨大的发展变化。


放映员吴兴河在放映现场
刚开始放电影的那几年,中杨村里的放映场地和条件十分简陋,村委会门前的小院也就百十平米,由于场地较窄,幕布不得不搭在马路旁的电缆线上,车来车往,尘土飞扬,还不安全。那时候老百姓看电影的热情很高,每次放映时,小小的场地被人群围的水泄不通,老吴总是悬着一颗心,担心观众安全问题。如今这几年,村里大变样,小村庄也有了大舞台!中杨村建设了上千平米的文化休闲广场,修上了大戏台和乘凉亭,还划定了专门的电影放映区,每次来村放电影,走在宽敞平整的沥青路上,看到两旁白刷刷的墙壁上一幅幅美丽乡村图景,配上每家每户划定的小菜园、小果园,还有村中央的小公园,硕果盈枝、百花齐放,老吴感受着现在踏实的日子,心里特别满足。
“老吴,今晚这是放的什么电影啊?”,电影放到一半,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和老吴打起了招呼。“《乡医老牛》,吕剧。老同学,你这是刚从城里回来?”老吴回复着。“回家了,去年新盖了一行院,俺两口子在家种了两个西红柿大棚,修家电的活搁下了。”老吴心想,可不,这两年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都重新回到了村里。

中杨村以前放映场地、现在的文化广场
中杨村以前和现在的放映效果
以前,村里基础条件差,产业也单一,种完玉米种小麦,大部分年轻人都去了天津、杭州等地打工。听说,老吴的同学还在杭州的电子厂干上了车间主任,周边村很多年轻人都去杭州投靠他找工作。老吴每次来村里放电影,观众基本上也都是些老人小孩。如今,政府提出乡村振兴“一村一业”发展计划,鼓励推行“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新模式,村里对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也引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全程托管服务,村里大量劳动力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老吴还了解到,现在很多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分红,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放眼望去,如今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便捷,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村民都有了回乡发展的念头。老吴的同学也辞去了杭州电子厂的工作,承包了村里五十余亩闲置土地建起了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除了种植番茄、草莓外,还有西瓜、甜瓜等果蔬,收益可观。老吴心里琢磨着,咱们济阳的农业特色品牌还真不少,曲堤黄瓜、仁风西瓜、垛石西红柿享誉全国,郑大箔村的百亩育种基地,前刘村的“刘令吴”富硒西红柿等已成了规模,乡村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济阳区仁风镇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
回河街道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济阳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回河街道西红柿享誉全国
此时,电影《乡医老牛》的一句台词“人勤春来早,乡村振兴忙。”打断了老吴的思路,老吴一看手表,快九点半了,电影也快放完了。“明天去哪放电影?”旁边一个大哥问道,“明天去回河寨子村”老吴回到。“哦,那可是咱们这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老吴一听,接着说:“现在的农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村都是先进村,咱们老百姓就是最幸福的人”。
夜色渐深,一些观众起身回家,等到电影散场,已经是晚上十点。老吴仔细地收拾好设备,开着面包车离开了中杨村。老吴心想,只要天气好,他就会如约赶赴下一个放映场地,在那个村庄,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故事等着他去发现。
(来源:济阳区电影放映公司,山东新农村电影院线公司编辑整理)